查看原文
其他

读研读博时,你崩溃痛哭过吗?

晨星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 名师讲堂 助梦飞翔 ★

读研读博的人都是成年人了,而成年人是极少会哭的,但极少会哭并不是意味着不想哭。

就如同心理学家说过的,人不是不会恐惧,而只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恐惧不被表现出来。是人就会哭的,大多在小时候就会毫无忌惮地哭泣。人长大了,就不太容易哭泣了,成年人也有时候会哭泣,当然仅限于一部分人,也仅限于一部分人的一部分人生阶段。我不记得我有多久没有哭过了,但是当前些天看到那个杭州小伙子逆行被抓崩溃而痛哭的视频时,我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在我看视频的时候,渐渐地恍惚之间,仿佛感觉那个小伙子就是另一个我,我正在异次元空间看着另一个自己在那里毫无顾忌地发泄,于是,一时间多少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全都涌上心头,感到胸口有点堵得慌,开始有点热泪盈眶。以下就是这个视频,个人建议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有可能会很受教育。

这个小伙子自称是因为压力大,才会在逆行被拦后终于爆发的。成年人的世界,个个都不容易,而博士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会笼罩于各类更小众的压力中

🔹当其他的同龄人考虑如何跳槽找一个薪金翻番的职位时,博士生还在考虑SCI论文的idea;

🔹当其他的同龄人考虑如何教育小孩时,博士生还在考虑如何能找到一个女朋友;

🔹当其他的同龄人考虑如何改善换套房时,博士生还在考虑如何才能尽快地毕业……

有人戏言,对于大多数全职博士生来说,博士生的标签就是贫困的代名词。崩溃在人生当中会浅滋暗长,各种压力压在身上,只是需要一个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虽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可以减点精神上的负担。据说有人压抑太久,会因为仅仅打不开易拉罐都能够抱头痛哭,哭那该死的易拉罐,更是在哭被社会鞭打饱受委屈的自己。成年人的崩溃,有时像那根压垮骆驼的草一样,由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点燃。我羡慕嫉妒他有这个机会,我想如果当年也就有机会,也会和他一样大肆发泄一番。

“我压力好大啊。“,”我真的好烦啊。“,“我只是想哭一下。”,“我真的是自己要发泄一下。”,“我太烦了。

如果抽去具体的语境,逆行崩溃小伙子说的话同样适合于正读研读博或曾经读博的我们。所谓人生不如意的十之八九,久旱逢甘露—二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情敌;金榜提名时—隔壁。而对于当年读博的我,最不如意就是延毕了,虽然现在看来其实上很正常(因为正常毕业并不占多数)。

延毕只是一个结果,伴随着延毕的经常是项目课题的举步为艰,论文idea的搜肚刮肠,SCI初稿的心力交瘁,审稿修回的战战兢兢,学位论文盲审的诚惶诚恐,到毕业答辩的登高履危。而我自始自终在数次崩溃后都没有寻找到可以发泄的恰当时机,顶多也就是几声在心里没人听见的呐喊。

虽然比较遗憾,但是我目睹过同门师兄崩溃,也算是一种阅历吧,也为自己延毕轻了一咪点煎熬。    

那年的6月底,一个夏日的晚上,当时我博三,江城的夏天早已拉开了序幕。由于天气已经炎热,我在寝室里光着膀子躺在被汗水浸透的凉席上热得辗转反侧,想着各种各样的心事。突然黑暗中手机亮了,并响了。夜有点深了,我很不耐烦地接了电话。电话那头是高我二级的李师兄的急切声音“过来一下,把你的自行车也骑过来。你张师兄喝多了,他太重了,我们几个抬不动。在南门左拐的巷子里。要快!”实验室师兄们对我不错,除了在学术上对我照顾有加外,平时周末踢个球,节假日出外旅个行都会叫我。这时候,我当然二话不说,跳下床,穿上汗衫和凉鞋就朝外跑。       

走到楼下,骑上我的小毛驴,在江城夜晚依然燥热的空气中穿行。每一高校附近都有至少一条“堕落街”。而我们学校有着庞大的多个校区,自然会被更多的“堕落街”所包围。在这些看似杂乱的背街小巷里,暗藏着人头攒动得喧腾热闹的许多夜宵摊。各式锅勺碰撞和嗤啦嗤啦热油在锅中的声响,青年学生们大声说话的声音,小摊老板们的热情吆喝声,所有的一切纷繁复杂而又井然有序,配合着组成了这场real酷的Punk现场。

而毕业季,这种场面更是会达到高潮。

我很快就到达了那个夜宵摊附近,刚走近他们,就听见张师兄的嘶吼声。待我走到跟前时,张师兄还在那里说着酒话,手里还时不时用力拍拍桌子,几个师兄面面相觑地围在他的周边。这位张师兄几乎1.9米的个子,在座的几个师兄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哪里可能会让张师兄消停下来。     

这种狗血的场景并没有让我们觉得有多可笑,而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兔死狐悲以及物伤其类的情绪。其实当时那次的主角不是张师兄,是与张师兄同级的李师兄,因为这是李师兄一系列离别宴会中的一次。

李师兄博士毕业马上就要离校了,而作为同年纪的张师兄在彼时彼刻,想到了迟迟不能毕业的自己,于是触景生情而不能自已。张师兄压力还是有点大的,他读博前曾是西部某个省省级事业单位的小头目,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毅然辞职考博,考上后即远离妻儿老小,过上了天天做实验写论文的日子。但读博并不像考博那么一躇而就的,需要顶住长久的压力,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张师兄的情况更复杂,有了家庭的牵绊,需要顾忌和考虑的东西更多了。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认为写论文应该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考量,考试考得好与撰写几篇比较高水平的论文区别还是有点大的,所以我现在非常理解为什么古人的科举制度主要就是考写文章了。我们实验室相对平时过程要求还是比较规范、研究条件比较好的,导师项目多,同学可以有选择深入研究的领域余地,隔一段时间会有相应的实验室例会,大家会分享一下学术心得:比如最近读了什么书,最近做的项目遇到了哪些问题,或者分享一下最近发表的论文撰写经验。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替代自己殚精竭力的研究计划,研究思路,数据的收集,实验设计和实现,以及论文撰写润色,以及最后的投稿修回等等。而张师兄对科研很有热情,但是有些固执的性格,让他有些过于自我,对学术生涯的偏差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身心熬煎的人生历程,不付出点代价哪能随随便便毕业。这就是一部血泪史,没有这个问题一定要有那个问题,这是我们多么痛的领悟啊!

而张师兄在这夜宵摊的一个凳子上,在那里已经涕如雨下。他抱着头,鼻涕和眼泪混在眼镜片下,涕泗交流让他的脸庞模糊一片。我们把他扶上自行车(我的单车是有后背的那种),推着他走回学校。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听着师兄嘴里念念有词。他时不时拽出几句古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有时很学术地蹦出一句”量子力学说人的存在是偶然的,我们能相遇概率为0,大家在一起所以要珍惜啊。“最后还拍拍李师兄的肩膀”苟富贵,无相忘!“(其实后来真实情况是,因为张师兄毕业节点的恰当,就业的职位找得比李师兄要好。)

后来当我们安顿好张师兄后,派了一个同楼的师弟在房间照看他。后来听说,当夜深人静时,得到讯息的老师们包括导师副导师们也都赶到宿舍了,安抚了张师兄很久。

据说那天老师们和张师兄谈话核心内容是“对己严格要求而不苛求,对论文尊重宽容而不迁就“。对这句,我们大家听在了耳朵里了也都很受用。继而,实验室对张师兄的安排也作了一些调整,他被安排到更多与他论文相关的项目中去,同时让他实际参与具体项目的时间减少,以便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撰写和修改论文。而张师兄痛定思痛,砥砺前行地努力了二年,终于与我们一起毕了业。

据说在生物界,灵长类动物中唯独只有人类会流泪。而很多学者认为,通过哭泣而释放压力是人类能够生存乃至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除了发泄,也要有热心人循序善诱,发挥一切客观和主观能量,激发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在历尽艰辛的求学之路上得到应有的收获。对博士生阶段也罢,对人生其他阶段也罢,都是同样适用的,因为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可言!哭过以后,擦干眼泪,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本文内容转自募格学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

  “音乐名师大讲堂”听课指引!

  苹果用户订购课程说明

【试听】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

【回听】蔡际洲|音乐论文写作专题

【回听】彭程【音乐高考】乐理难点解析及考试技巧

【试听】邹彦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版本与记谱

【欣赏】“2020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高清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